“今日俄羅斯”網站5月26日文章,原題,英國統治香港時沒有絲毫民主和人權,但如今它卻對中國的安全提議“深表關切” 英美政府都不會容忍各自國內的暴力抗議,但一提到香港(發生的動亂),它們就開始鼓吹“民主”和“人權”。
這片英國前殖民地曾被大不列顛統治150年,其間看不到任何有關民主或人權一絲一毫的蹤跡。但如今,成為美國忠誠隨從的英國卻對香港的“民主”和“人權”深表關切。而美國說這種話的腔調,更像是新澤西的黑幫老大。疫情期間,暴徒重返香港街頭無情攻擊民眾和警察。這種情況下,不會容忍本國發生此類襲擊的英美政府卻大肆鼓吹“民主”“人權”。在我看來,它們越是指責中國為打擊暴力和破壞而起草的“涉港國安立法”,就越是表明這些法律不但不可或缺而且缺位已久。
針對香港的越來越大聲、厚顏無恥的喧囂,旨在將中國引入陷阱;貿易戰對抗的弦外之意是把中國捆綁在關稅和針鋒相對中,有關疫情的(對華)荒謬指責越發刺耳——此時,華盛頓的“女高音胖婦人”正在清嗓子,可能準備開唱了。(作者喬治·加洛韋曾擔任英國國會議員近30年)
美國《巴倫周刊》5月26日文章,原題:香港正在改變,是時候接受了 對20年來密切關注有關發展的任何人來說,都不應對正被提交審議的“涉港國安立法”草案感到意外。此舉主要目的是防止香港街頭暴亂。這與中共將香港融入國家主流的目標相一致。盡管香港取得巨大商業成功并在幫助中國內地向國際貿易和投資開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香港融入祖國勢在必行。
香港從1995年至2019年一直保持世界最自由經濟體的頭銜。與此同時,香港自身的重要性已發生改變。1997年香港曾是中國的門戶。一些投資機構曾通過香港證交所購買內地公司股票,而如今能直接購買。過去幾十年來,中國香港對內地貿易的重要性也日益降低。1997年香港對全球出口總額約1880億美元,當時整個中國內地的出口總額與之相近,僅約1830億美元。到2018年,這兩個數字分別變為5690億美元和2.494萬億美元,后者飆升至前者的4倍。如今美國威脅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對中國內地貿易產生的影響會較小,但將令香港承受不利影響。
去年我參觀香港對面的深圳企業,對當地不可思議的基礎設施印象深刻,包括僅用15分鐘就把我送到香港的高鐵,以前該旅程耗時一小時或更長。“變化”是關鍵詞,既適用于香港也適用于中國內地——正在許多方面不斷變化和進步。我們和香港民眾都需要接受這種變化并適應新現實。(作者馬克·莫比厄斯,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