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山西省王叔和文化研究會成立現場?!》尔惙肌z
中新網太原11月28日電 (記者 范麗芳)“王叔和現象出現在山西,從另外一個層面啟發我們,山西作為神農文化的原創地,要進一步傳承發展神農文化、中醫藥文化和王叔和文化。”28日,在山西省王叔和文化研究會成立現場,該會會長、山西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海說,這也是中醫藥學術界和歷史文化研究者義不容辭的使命。
王叔和是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家,曾任太醫令,世人尊其為“藥王”“脈祖”。
學術界公認的王叔和標志性醫學貢獻,首先是挖掘整理《傷寒論》,使張仲景遺論得以保存;其次是在脈學研究方面,王叔和系統總結整理24種脈象,編撰脈學專著《脈經》,使脈學成為中醫診斷疾病的一門科學?!睹}經》在隋唐時期流傳到朝鮮、日本,后又傳到阿拉伯國家,到17世紀,已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在歐洲廣為流傳。
“山西晉城是神農本草發源地,也是王叔和的家鄉,他在晉城市高平王寺村整理《傷寒論》,撰著《脈經》,奠定了中國中醫藥學的理論基礎。”晉城市副市長梁麗萍說,王叔和中醫藥文化與神農炎帝中醫藥文化一脈相承。晉城市、高平市官方圍繞開拓王叔和文化研究進行交流與商討,進行頂層設計,提出發展規劃。
由山西中醫藥大學和高平市委市政府發起倡議,成立了山西省王叔和文化研究會,實現王叔和文化研究的組織化和持續化。
根據規劃,該研究會將開展以神農文化、中醫藥文化和王叔和文化為主體的學術研究,深入挖掘傳承王叔和為代表的山西中醫藥文化的科學內涵,使其成為山西中醫界“名片”;同時,服務于中醫藥學術研究和理論創新、臨床診療、中醫藥產業和大健康產業發展。
該研究會還將組織開展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立足中醫藥科學原理,對接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系統生物學技術、網絡生物學技術等前沿科技領域,為各級政府、產業主管部門和生產企業出謀劃策,開展與省外社團乃至國家級社團交流與合作。
山西中醫藥大學校長劉星說,研究會的成立也為政府和學校、企業與會員之間架起橋梁,“希望能以此為契機,凝聚各方力量、吸取各家所長,深入挖掘王叔和文化中的精髓內涵,共同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把課堂開在三晉厚土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