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虾I歼_學院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4日電 (吳知博 許婧)高校旅游教育如何應對后疫情背景下的旅游業新業態?海峽兩岸旅游職業教育如何取長補短?在4日于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舉辦的海峽兩岸應用技術大學旅游教育研討會上,兩岸80多位專家學者通過8場主旨演講和1場圓桌教育研討,探討后疫情時代旅游與酒店管理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內容和方法的變革,加強兩岸旅游教育合作,推動兩岸旅游和酒店管理專業發展。
上海杉達學院校長陳以一教授在題為“從工程教育認證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旨演講中提出,工程認證對包括旅游與酒店專業在內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有所啟發。應用型人才偏重于改變世界、創建和運行產品、技術、系統、服務等以滿足需求,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需要理論基礎和研究本領,工程認證著眼于產出導向的專業教育設計理念、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的準確定位、面向產出的評價與持續改進機制、圍繞制定和達成產出目標而展開專業與業界協同,這些理念和做法可以為旅游與酒店人才培養提供啟發。比如高校要在人才培養中強調學生畢業之后若干年在所在領域的“職業勝任力”,教學質量評價需緊扣人才培養產出目標,應注重提升教師自身行業實踐能力等。
研討會現場?!∩虾I歼_學院 攝
臺灣昆山科技大學民生應用學院院長馮啟宏教授作“后疫情時代大專院校旅游科系課程的改革和因應”的主旨演講。馮啟宏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給臺灣各產業造成負面影響,其中旅館餐飲業受沖擊尤其大。當前旅游業發展呈現新的特征和趨勢,包括消費者自主旅游規劃時代來臨、目的地旅游商品需求越來越多、技術發展影響使用者計劃旅游的方式等。馮啟宏認為,高校旅游教育應當為智慧觀光也就是數字化旅游時代的到來做好準備。臺灣昆山科技大學采取了一系列課程改革措施,培養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旅游人才,包括新增相關課程強化學生數字化能力、轉調資訊專業教師到旅游科系任教、結合地方旅游業增加學生操作經驗等。
當天,世界旅游聯盟副秘書長王昆欣教授,上海商學院教授、教育部旅游教指委委員姜紅,上海杉達學院管理學院院長朱承強教授與臺灣中華大學觀光學院院長張馨文教授、臺灣世新大學觀光系助理教授韓明娟等海峽兩岸20多位學者和企業代表共同參加圓桌教育研討,圍繞兩岸旅游教育相關議題展開經驗交流和觀點碰撞。
上海杉達學院董事長朱紹中教授指出,臺灣旅游教育與國際接軌,教學模式和辦學理念獨到之處,有很多值得借鑒學習的地方,比如較為系統的旅游教育體制、雄厚的師資隊伍力量、濃厚的旅游教育學術研究氛圍等。在上海整體性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全方位賦能教育綜合改革、革命性重塑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背景下,海峽兩岸高校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推進兩地旅游教育攜手共進,推進校際間合作交流,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從而實現旅游教育更高質量發展。
研討會上,云驢通上海照梵軟件有限公司、中鏈云酒店產業物聯網平臺、上海晨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向上海杉達學院捐贈教學軟件,上海薈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捐贈10萬元資金,助力該校旅游與酒店應用型人才培養。楊炎平、王永明、夏力等15位來自合作企業和機構的行業專家受聘擔任上海杉達學院特聘行業導師。
海峽兩岸應用技術大學旅游教育研討會由上海杉達學院管理學院主辦,臺灣的中華大學、世新大學、昆山科技大學協辦,是上海杉達學院迎接30周年校慶的一項重要學術活動。會議采用線下研討與線上直播同步方式進行,50名嘉賓在上海杉達學院金海校區主會場、30余名臺灣學者在線參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