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up id="9uyrv"></sup>
<button id="9uyrv"></button>
<sup id="9uyrv"></sup>
<samp id="9uyrv"><em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em></samp>
<sup id="9uyrv"><div id="9uyrv"></div></sup><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legend></samp>
<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var id="9uyrv"></var></legend></samp>
閩東日報頭版刊登丨“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發布時間:2021-12-13  文章來源:周寧縣人民政府 點擊:991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我市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冬日,在周寧縣純池鎮三門橋村,易地扶貧搬遷戶周章發在自家葡萄棚里,準備新一年的葡萄種植?!艾F在我種了14畝巨峰葡萄,多的一年有4萬多元的收入。忙的時候還會叫村里人幫忙,一天也有近200元的工資,生活真是越過越有奔頭!”周章發說道。


2018年春節前,純池鎮26戶貧困戶入住新居


 

  周章發原來是省定貧困戶,一家人住在純池鎮偏遠山村祖龍村赤林坪自然村,耕地少,交通不便,全村僅剩幾戶人。2016年,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扶持下,周章發一家搬到了純池鎮三門橋村,告別了破舊的土坯房,住進了96平方米的2層小樓。
  “過去,出一趟門要花很多時間,而且一下雨老房子就漏水,整天提心吊膽?,F在的房子干凈整潔還寬敞,再也不怕下雨天了?!敝苷掳l說。
  周章發生活的幸福變“遷”,是我市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一個生動縮影?!笆濉币詠?,我市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針對建檔立卡國定貧困戶,共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845戶7208人,設立集中安置點35個,集中安置635戶2487人,工作取得系列成效。
  自1994年開始,我市連續26年實施“造福工程”,成功探索總結了在安置規劃上做到縣城城郊、中心集鎮、中心村“三集中”,在促搬促建上做到補助資金、新村規劃、設施配套“三保障”,在后續發展上做到就業、就學、就醫“三就地”的“三個三”經驗做法,累計完成搬遷40.7萬人。

造福搬遷前的坪坑舊村

 


坪坑村新貌
  扶上馬,更要送一程。搬到新村的周章發,在政策的扶持下,種起了葡萄。同時,周章發還幫助其他種植戶銷售葡萄,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這是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后半篇文章”。走進周寧縣浦源鎮紫竹村,一條靚麗的景觀渠,將紫竹舊村與新村涇渭分明地分隔開,一邊是紅頂白墻的嶄新樓房,一邊是獨具特色的“吊腳樓”,一新一舊形成鮮明對比,成為搬遷前后村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真實記錄。
  過去的紫竹村,依著一道十幾米深的溝壑而建,形成層層疊疊的“吊腳樓”。景色雖美,卻是地災點,每逢臺風暴雨天氣,村民總要擔心屋后山坡會突然發生塌方。
  2016年,周寧縣通過實施造福工程,統規統建紫竹新村,一棟棟72平方米三層半的小樓房拔地而起。同時,將舊村打造成為特色景觀。通過三年的努力,2018年,舊村112戶群眾全部搬至新村,開啟了嶄新生活。
  寬敞的柏油路直通村民家門口,造福工程點“三通一平”設施配套、房屋屋頂平改坡、夜景工程建設等一一建成。同時,在鄉賢的帶領下,紫竹村采取“企業投資、村委出地、群眾入股”的產業發展模式種植中草藥,還發展起生態養殖、高科技飲用水等產業。截至目前,已種植草珊瑚400畝、黃精100畝、鐵皮石斛9000叢,預計年產值達300萬元。
  在周寧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紫竹村充分挖掘當地的農耕文化和鄉村特色,規劃建設文化館、金絲楠木博物館、牡丹閩劇文化園等文化項目,打造集生態觀光、旅游度假、休閑養生于一體的旅游康養度假區。


瑪坑鄉紫竹村新貌 鄭文敏 攝 

 

  “如今,村子面貌變得越來越好,我們住進了新房,還能在家門口打工賺錢,生活越過越舒坦了?!?2歲的脫貧戶陳仙賜說。
  按照“搬出來、穩得住,早脫貧、快致富”的要求,我市堅持“輸血”與“造血”并重、改善條件與發展生產并舉。我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貧困群眾搬遷后謀發展問題,在嚴格落實“摘帽不摘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引導力度,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引導就近就業、安排公益崗位等措施,確保群眾增收,全市1.08萬人完成搬遷扶貧的貧困群眾(占扶貧搬遷總人數的93%),在搬遷的次年實現產業就業收入“過萬”。
  為確保每個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我市對搬遷安置項目的基礎配套、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進行全面跟進。各級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將造福工程與產業發展、園區用工、技能培訓等結合起來,全面摸清搬遷戶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勞動能力、發展意愿,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幫助制定脫貧措施和幫扶項目,明確脫貧路徑。缺什么補什么,做到既“挪窮窩”,又“換窮業”。


貧困戶鄭國進發展養羊產業增收脫貧 黃起青攝


  我市始終堅持精準施策、因地制宜,確保易地搬遷脫貧的群眾飯碗端得更穩,奔小康的步伐能邁得更堅實。2019年,市發改委等十四個部門,聯合制定了《2020年寧德市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措施》,進一步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和搬遷群眾的后續幫扶力度,確保搬遷群眾脫貧后不返貧。
  “我們將堅定走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銜接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政策。今年,我們圍繞搬遷安置點后續產業發展和群眾就業,組織申報以工代賑補助項目7個。共爭取中央、省級預算內資金補助2.2億元支持鄉村振興試點示范、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程、重大水利工程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笔邪l改委相關負責人說道。

精彩推薦

新聞Top10

另类乱子伦XXXX_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_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_思思热在精品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