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受訪者期待給就地過年者提供保障
最期待節后探親和彈性休假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2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5.4%的受訪者表示今年就地過年,93.8%的受訪者期待對就地過年的人提供支持和保障,安排節后探親和彈性休假是受訪者最期待獲得的就地過年支持。
受訪者中,來自一線城市的占35.8%,二線城市的占40.5%,三四線城市的占19.6%,縣城或城鎮的占2.9%,農村的占1.2%。
![]() |
近六成受訪者表示就地過年是為響應號召、降低風險
已經買好返鄉機票的教師王霞(化名),因為考慮回家后要居家隔離14天,最終決定就地過年,“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去年也是就地過年,不過當時是臨近春節才決定的?!?5后凌峰(化名)和妻子在陜西西安生活,今年是他們第二年就地過年。凌峰說,父母遠在老家新疆,本來打算元旦后來西安,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只能暫緩。
在北京工作的吳麗老家在東北,今年她和老公、女兒都在北京就地過年,“擔心往返可能需要隔離,影響節后復工,女兒學校也說開學前14天居家健康監測,干脆就決定就地過年了”。
在天津工作生活的90后方可微(化名)老家在河北。今年春節,她和丈夫繼續響應號召,就地過年?!拔依瞎珕挝话l了春聯和超市的提貨券,我們采購了各種肉類、蔬菜和水果,為年夜飯作準備。單位還針對派駐津南區參與疫情防控的同事,組織了員工和家屬慰問”。
新婚不久的方可微跟丈夫一起采買了很多綠植、鮮花布置新房,再配上春聯、窗花,這讓她感受到了春節的氣息。
數據顯示,對于就地過年,受訪者的主要考慮有:擔心旅途中增加疫情風險(59.8%);響應號召,減少流動(58.7%);降低風險,保障家人安全(58.0%)。其他還有:所在地或家鄉有疫情不便返鄉(51.7%),省去往返隔離檢查過程(28.4%)等。
“之前跟家人打電話時,還高興地討論過年吃什么、玩什么,家人很早就準備年貨了,我爸還說等我回家立馬去飯店點一條干燒鯉魚?!蓖跸继寡?,連續兩年沒有回家過年,有些想家,“不過,當得知我要就地過年時,家人就寬慰我說等沒疫情了再回家,還寄來一些衣服和家鄉的豬肉血腸?!?/p>
數據顯示,對于就地過年,受訪者的主要顧慮有:長時間離家,思念親人(55.7%);遠離家鄉過年,沒有年味兒(54.9%);不能和家人團圓,留有遺憾(54.6%)等。其他還有:無法照顧家中老人孩子(36.2%),一個人過年太過孤單(35.1%),就地過年缺少物質保障(21.3%)等。
93.8%受訪者表示需要對就地過年的人提供支持和保障
“我們小區樓下有個小超市,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期間,也可以采買各種生活物資,不過這家人回老家過年了。我們就提前去超市采購了很多年貨,囤起來?!狈娇晌⒄f。
凌峰期待,在受疫情影響的地區,年貨物價能保持穩定,物流、采購能有序進行。
“我了解到有些朋友在其他城市,就地過年會收到補貼?!蓖跸加X得,給就地過年群體發放補貼或消費券是很好的方式,能夠讓就地過年的人更加舒心。
數據顯示,93.8%的受訪者表示需要對就地過年的人提供支持和保障,其中47.3%的受訪者覺得非常需要。具體來看,63.8%的受訪者希望可以安排節后探親和彈性休假,61.9%的受訪者期待提供適當的留崗補貼和過節津貼。
受訪者期待的保障還有:完善職工食宿等后勤保障(57.7%),依托單位、社區開展節日慰問(40.6%),便捷快遞物流運輸(33.2%),為留守老人和兒童提供年貨物資(31.9%),豐富文化娛樂節目供給(25.4%)等。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江蘇揚子江創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員胡小武希望地方能夠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多做走訪、慰問工作,通過送補貼、送節禮、送消費券等方式實現送溫暖、送關懷。
“盡量在外來人員特別是務工人員多的地方,開展節日文化藝術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化藝術展演增強精神生活的‘現場感、獲得感、參與感’?!焙∥湔J為,還要提供包括水、電、煤、熱、交通、就醫等全方位的城市服務保障,強化過年期間的城市公共衛生環境服務,“確保就地過年的群眾能夠過一個安全、祥和、便利、快樂的春節”。
此外,胡小武認為,“應積極倡導‘反向過年’,讓老家的父母、兒童在春運前與就地過年的家人團聚,再結合城市公共文化、藝術、休閑、文體、消費活動的繁榮,實現就地過年不孤單、不寂寞、不傷感?!?/p>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