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2日電(管娜) 在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22天后,俄軍首次祭出“匕首”高超音速導彈。
不過,美西方官員和媒體對這一強大武器的評論,有點“酸”。有西方專家稱,俄羅斯這是在“炫技”,還有媒體稱,俄羅斯只想獲得一種“嚇唬所有人”的心理優勢。
西方媒體有點“酸”:這是心理戰術!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日前透露,在烏克蘭開展的特別行動中,俄軍18日首次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摧毀了烏克蘭一處大型地下導彈和航空彈藥倉庫。
這一高超音速武器在烏克蘭被使用的消息一出,迅速獲得了美西方媒體的廣泛關注及評論。
不過,西方媒體在介紹這個武器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酸意”。
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蘇黎世安全研究中心的多米尼克?庫內托娃(Dominika Kunertova)的話稱,俄羅斯這是在“炫技”,即使俄軍使用了這個武器,也應該把它看做是一個特例,“因為俄羅斯并沒有大量此類武器”。
英國《衛報》稱,有專家表示,“匕首”不會對烏克蘭局勢產生重大影響,除了“產生某種心理和宣傳效果”外,這種導彈在烏克蘭的地面上不會有什么改變。他補充稱,俄軍使用這種導彈可能表明,“俄軍的其他武器正在耗盡”。
而歐洲新聞臺前腳剛引用俄方說法介紹完“匕首”的優越性能后,話鋒一轉,便援引西方軍事專家的表述稱,俄羅斯可能夸大了他們的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
報道還引用軍事專家帕維爾?費爾根豪爾(Pavel Felgenhauer)的話說,使用“匕首”導彈不會給莫斯科帶來戰略優勢,但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優勢。“這可以嚇唬到所有人”。
另一方面,彭博社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使用高超音速導彈,似乎標志著其戰略的轉變,以應對其在戰場上的損失,這可能標志著沖突進入新階段,同時向世界展示其“豐富的火力”。
美國防長回應:俄軍想重新掌握主動權
當地時間20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節目中表示,“匕首”并未給俄烏沖突帶來顛覆性變化。“我認為他(俄總統普京)使用這種武器的目的是想重新掌握主動權。”
有報道稱,在俄羅斯已經開發出一系列高超音速武器的同時,美國還沒有研制成功這種武器。
自2000年初以來,美國一直積極發展高超音速武器,作為其“瞬間全球打擊”計劃的一部分。
2021年10月,外媒報道稱,美國國防部在對正在開發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進行測試時遭遇挫折,獲悉測試結果的人士稱,當時搭載高超音速武器的助推火箭測試失敗。
美國軍備控制協會官網稱,2022年2月,奧斯汀接待了十幾名高超音速武器行業高管,以展示五角大樓加快高超音速武器系統開發的決心。美國防部將高超音速武器系統視為技術重點。
此外,五角大樓測試報告的非公開版本還強調了對高超音速導彈防御系統的擔憂。報告稱,美國防部無法充分模擬來自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脅,因此“需要繼續在模型、模擬和實彈測試中追求這些情景的再現”。
普京眼中的無敵“匕首”
讓西方媒體高度關注和美國軍方重點鉆研的高超音速武器,到底有多厲害?
就俄羅斯“匕首”高超音速武器而言,作為由陸基戰術彈道導彈改進而來的空基彈道導彈,其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是——出色的突防能力。
據介紹,“匕首”可以擊中上千公里的目標,該型導彈的彈道全程可以調整,彈道軌跡捉摸不定,使防空系統更難跟蹤和攔截。
而“匕首”本身的搭載平臺為米格-31重型高速截擊機,通過多次空中加油的方式,將會使得“匕首”擁有極大的可達范圍以及極高的機動速度,真正成為隨時插入心臟的“匕首”。
擁有如此優越性能的“匕首”,甚至被俄羅斯總統普京稱贊為“無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