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員:浙江省青田縣鶴城街道寶幢社區專職網格員 羅大利
作者:青田縣鶴城街道寶幢社區 羅大利 劉蔣飛 文/圖
而立之年的我是一名3歲孩子的父親,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奶爸”。除這個身份外,我還是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寶幢社區的一名網格員,和全國千千萬萬的網格員一樣,常年穿梭在街頭巷尾,與社區居民打交道,處理社區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說照顧好孩子是一位父親的責任,那么做好網格工作、服務好居民就是一名網格員的責任,角色不同,卻蘊含著相同的道理。
2019年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在社區里巡查,忽然發現前方道路有一大攤水,趕緊上前查看,原來是拐角處的一個消防水泵損壞了,自來水肆意噴涌而出。我趕緊給物業公司打電話,告知破損地點。不一會兒,維修人員趕到現場進行搶修,并清理了積水,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和次生危險的發生。
這就是我的工作,事情雖小,卻時時牽掛人心,有的還要及時處置到位?;蛟S有人會說,網格員的工作不就是處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普通而瑣碎,枯燥而乏味,而我卻認為,網格事務雖小,卻不能掉以輕心,就如同照顧自己的孩子成長一樣,天天黏著沒有成就感,但細微之處才能見真功夫,短期看沒有什么大變化,只有日復一日的堅持,聚沙成塔,才能收獲成長的果實。
最開始選擇網格員這個職業是因為離家近,能夠方便照顧自己孩子,因為我覺得孩子的成長不應該缺失父母的陪伴。在我的責任網格里,就有一些孩子因為父母在外打拼而成為留守兒童,小小陳就是其中一個。
小小陳是一名有智力殘疾的兒童,父母都在國外,由家中的奶奶照顧。但奶奶腿腳不好,因此他也很少出門,既缺少朋友,性格還內向。
得知他的情況后,作為網格員,也是一名孩子的父親,我想多給予他一些陪伴,為他的童年增添一抹色彩。在一次走訪聊天中,得知他喜歡打籃球,我便時常帶著自己的孩子與他相約在社區籃球場,兩個小朋友相處得很愉快,小小陳也逐漸變得開朗起來。后來,路過球場時,我總會看見他打球的身影,也發現他交到了新朋友。我很欣慰,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為一個孩子帶來快樂,或許這就是我工作的意義。
父親是孩子的頂梁柱,在非常時期,網格員對于責任網格也同樣起到頂梁柱的作用。疫情防控期間,我的家人需要安慰,我的孩子需要陪伴,但我更明白,責任網格中的居民同樣需要有人關注、關心和關愛。在疫情面前,誰都可能是弱者,但作為網格員,這時候必須堅強,我的職責讓我義無反顧地沖在了防疫、抗疫的一線。
為慢性病患者去藥店代買藥品、為足不出戶的居民代購食材、為隔離中的歸國華僑提供心理疏導……居民們的需求就是我的目標。疫情無情,網格有愛,更多瑣碎的事務無形中拉近了我與居民之間的距離,在服務居民的過程中,也讓我進一步明白了網格工作事關家家戶戶的民生,少了哪一環都不行。
轉眼間,我擔任網格員已經有5年了。其間有過委屈,有過迷茫,也想過放棄,但當老人拉著我的手像家人一樣訴說對孩子的思念,當陪伴留守孩子們一起打球運動,當為居民們解決問題后得到肯定和感謝,我明白,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的孩子在我的陪伴中慢慢成長變化,我的網格在我的守護中慢慢變得更好。這是怎樣的感覺?是責任、擔當、付出、滿足、喜悅。我時常會想,成為孩子的父親是一種幸運,同樣的,成為寶幢社區的網格員也是一種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