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8月26日電 近期,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聯合湖里區人民政府發布《廈門自貿片區促進私募股權投資母基金發展辦法》,政策有效期三年。據悉,這是全國首個母基金專項扶持政策,與廈門市、區兩級政府之前出臺的股權投資類企業發展辦法形成互補,有力支持了母基金的發展。
該辦法的主要內容有:
落戶獎勵。其中實際到資50億元(含)-100億元的獎勵800萬元;100億元(含)以上的獎勵1000萬元。
經濟貢獻獎勵。對母基金、管理機構的營業收入增值額和主營業務利潤及母基金管理團隊成員對自貿區和湖里區兩區的相關經濟貢獻,分別給予80%獎勵。
投資貢獻獎勵。鼓勵母基金在自貿區和湖里區投資設立子基金,規模累計達10億元(含)以上的,按實際到資規模給予母基金管理機構團隊成員投資貢獻獎勵,其中子基金規模在10億元(含)-20億元的獎勵20萬元;20億元 (含)-30億元的獎勵30萬元;30億元(含)-40億元的獎勵40萬元;40億元(含)-50億元的獎勵50萬元;50億元(含)以上的獎勵60萬元。母基金直投產業項目可參照廈府〔2019〕279號文件規定申請獎勵。
租金補助。對符合本辦法條件的母基金管理機構在廈門市租賃自用辦公用房的,根據母基金實際到資規模連續三年給予一定面積的租金補助,每平米最高補貼不超過100元/月,實際租金價格低于100元/平方米/月的按照實際租金價格給予補貼。其中,實際到資金額50億元(含)-100億元的給予250平方米租金補助;100億元(含)以上的給予300平方米租金補助,租金采取先繳后補方式按年補助,補助面積最高不得超過實際租賃面積。租用辦公用房鼓勵優先選擇廈門自貿區和湖里區的空間載體。
據介紹,該辦法適用于廈門自貿委和湖里區聯合招商且在廈門金融機構開立托管賬戶的規模達50億元(含)以上的母基金及其管理機構。若母基金規模不足50億元但符合廈門市、自貿區與湖里區其它扶持政策規定的,按照相關文件執行。
在當前一級市場資金供給端相對薄弱的環境下,推出針對母基金的扶持政策,將方向直觀地對準供給側,在促進母基金發展的同時,將更有效地形成對VC/PE的募資支持。
LP持續加碼,打造優越創投環境
在推動創投行業發展方面,廈門不斷發力。
早在2013年在全國率先出臺股權投資行業扶持政策,落地廈門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可享受多項優惠,各區、管委會也出臺配套政策。此后多年,持續通過獎勵、稅收優惠等措施來推動股權投資行業快速發展,包括落戶獎勵、購租房補貼、投資獎勵、高管獎勵、投資收益所得稅獎勵、風險補助等。
近兩年,廈門在政策、配套設施等方面不斷提升競爭優勢,政府LP設立速度和出資速度也持續活躍。
今年3月廈門設立的科技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初期規模3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其管理辦法中對出資比例進行了提高,規定各級政府引導基金出資比例最高不超過子基金的50%。
4月份,廈門同安區擬發起設立區級科技創新母基金及產業招商并購母基金,總規模150億元。
近期,廈門市產業投資基金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市產業引導基金參股昆橋二期基金、隱山二期基金、德屹長盛基金、中船基金、聯和三期基金、陽光融匯弘上二期基金、春華人民幣三期基金共7只基金參股方案。
7只基金投資領域聚焦集成電路半導體、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供應鏈物流等我市重點發展產業,規模合計約210億元。
政府LP之外,廈門還擁有建發、金圓等活躍的本土市場化LP,不斷吸納優勢GP落地本土,為投資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彈藥。在經濟特區立法優勢與成熟營商環境的加持下,廈門不僅在傳統服裝、外貿領域,走出了七匹狼等產業,同時也培育出諸多優秀的新經濟公司。
反向來看,優越的創投環境也有效地帶動成熟的產業資本進駐股權投資領域,安踏、七匹狼、特步等產業資本,逐漸成為私募股權市場的重要的組成力量。
以基金為抓手,建設金融強市
當前,通過構建全國領先的產業引導基金體系,以及活躍的市場化LP加持,廈門吸引了中金資本、鼎暉資本、紅杉資本、高瓴資本、深創投、前海母基金等機構。同時,新增備案基金數量及規模也屢攀新高。據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當前廈門市擁有351家管理人,管理1951只基金,規模為1475.57億元,位居全國第14位?!斑B同異地管理公司在廈門發行的私募基金產品,總規模已接近3800億元”廈門在打造國際一流的私募投資基金營商環境方面發力明顯,通過基金作為重要抓手,持續發力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目前已連續落地三屆中國母基金峰會暨鷺江創投論壇,第四屆峰會也即將開幕。2022年9月7日-8日,由FOFWEEKLY、廈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建發集團、金圓集團、廈門國際銀行聯合主辦,由福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廈門市國資委、廈門市會議展覽局支持的“2022第四屆中國母基金峰會暨第三屆鷺江創投論壇”將在廈門舉辦,峰會將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開放,服務中國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全球資本市場共同繁榮,與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共同探討大國周期下的投資機構軟實力發展,并發布“2022投資機構軟實力排行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