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崔毅飛)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自今年9月30日起,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以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高校,對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進行第三期考古發掘,目前已經取得重要成果,揭露出“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 |
北青報記者昨日走訪了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現場。該遺址位于圓明園西北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據史料記載,澹泊寧靜的主建筑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稱“田字房”?!疤铩弊譃檗r業的象征,體現了清朝皇帝對農業的重視。該建筑地面以上部分雖已無存,但基址保存尚好,通過連續三年的發掘,已全部揭露出該建筑基址?!疤镒址俊迸_基由9層夯土夯打而成,臺基面上可見柱頂石、鋪地方磚、排水溝,臺基外圍可見如意踏跺、卵石散水和道路。通過考古發掘的“解剖溝”,可見基槽底部打著密密麻麻的地釘,以防止建筑下沉。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張中華介紹,通過考古發掘,已全部揭露出建筑基址,臺基保存高約0.55米,局部殘存虎皮石陡板、階條石,“田字房”共33間,各間皆4.48米見方,廊深1.28米。
根據文獻記載,康熙皇帝親自培育“御稻”(京西稻的前身),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精心種植,并在玉泉山周邊開辟了御稻田,所產御稻米供宮廷食用。此后,京西稻在北京大面積種植。在“田字房”以北發掘的稻田遺跡,發現了南北兩側的田埂,南側田埂可見兩次修整痕跡,稻田內此前以植物考古的手段發現有水稻植硅石?!扒宄实鄄粌H以‘田’為房,還在‘田字房’旁的稻田里親自勞作,稻田遺跡的發掘,對探討清代的御稻培育、種植和農耕技術具有重要作用?!睆堉腥A談道。
今日雖已不能見澹泊寧靜景區全貌,但從發掘的情況看,遺址表現出濃郁的鄉村園林景象。張中華認為,考古發掘工作厘清了“田字房”的形制和工程做法,為清代皇家園林建筑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與此同時,本次考古工作全程與幾家高??脊艑I、古建筑考古專業的田野考古實習相結合,有效提升了考古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
據悉,本次考古發掘全程向公眾開放考古工地,并通過各種方式及時與社會共享考古成果,進一步向公眾展示考古成果所內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