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臺灣《聯合報》近日發表了有關云南省祿豐市的報道,介紹了一平浪鎮鹽業的發展歷程。
報道指出,祿豐市位于云貴高原中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其西部的一平浪鎮礦產資源豐富、歷史古跡眾多、民族風情濃郁,被譽為“滇鹽之鄉”,當地“移鹵就煤”工程對云南鹽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廚中百味鹽為首”,道出食鹽在古今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一平浪鹽礦的礦區元永井,自明洪武年間開采以來,一直是云南原鹽的主要產地之一,其以柴薪為煎鹽燃料的作坊生產沿襲了數百年。直至上世紀初,柴源燃料殆盡、鹽價倍增、鹽荒加劇。
1931年,張沖出任云南鹽運使管理鹽務,為振興云南鹽業,出巡原鹽主產區,深感舊式煎鹽方法非改不可,隨即在井場附近尋煤代柴。經過深入踏勘,他發現毗鄰一平浪的干海資等地有煤藏,而元永井產鹽區的自然地理位置高于一平浪,且溪水也經元永井流往一平浪,遂擬就“移鹵就煤”方案,引元永井鹵水到一平浪就煤煎鹽。
為促成此事,張沖辭去云南鹽運使職務,自任工程督辦,親自主持“移鹵就煤”工程。整個工程廣義包括采礦制鹵、鹵溝輸鹵、提硝制鹽、供應銷售、交通運輸等環節。1932年至1938年間,克服當時技術落后、資金不足及地方勢力百般阻撓等重重困難,建成了元永井礦區到一平浪20.5公里的陶釉輸鹵溝,在一平浪建廠煎鹽,一平浪鹽礦由此而誕生,也因此帶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如今,20.5公里的“移鹵就煤”工程遺址仍在,是游客到一平浪鎮必造訪之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