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11月19日電 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于19日13時48分在臺北離世。臺北動物園當日在發布會上表示,研判“團團”難以有質量自主生活,遂決定讓其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繼續痛苦。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消息,臺北動物園介紹,大熊貓“團團”19日凌晨三度發作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對其施打抗癲癇藥物和鎮定藥物,7時許癲癇癥狀才暫歇,“團團”身體非常虛弱,完全無法進食。
臺北動物園獸醫室主任賴燕雪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團團”的血檢結果顯示其紅血球減少、貧血、肝功能指數異常,通過CT可以看到腦病變的病灶擴大。
臺北動物園表示,隨著“團團”癲癇頻率明顯增加,醫療照管團隊發現短效型抗癲癇藥物已無法有效抑制其癲癇發作,“團團”的生理和精神狀況每況愈下,其他重要指標也顯示其健康情況在“走下坡”,“團團”難以再有質量地自主生活。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舍中,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繼續痛苦。臺北動物園發言人表示,這是最符合動物福祉的決定。
臺北動物園發言人在發布會上介紹,園方將對“團團”的遺體做病理解剖,了解其病因是否為遺傳性;此外,遺體將被制作為標本留在動物園館內,園方也考慮以活體細胞保存方式保存“團團”精子、皮膚、肝臟等部分的細胞。
對于有關“團團”的追悼紀念活動,該發言人表示已有初步規劃,將整理“團團”從小到大的故事向民眾展出。
大熊貓“團團”出生于2004年9月1日,2008年12月23日抵達臺灣后,長期生活在臺北動物園?!皥F團”于2022年8月下旬突然出現癲癇、口吐白沫的癥狀,9月18日被送往臺大附設動物醫院進行檢查,發現有腦部水腫、壞死的現象。
應臺北動物園邀請,2名大陸專家曾于11月1日至7日赴臺參與“團團”治療和護理工作。在臺期間,2名專家根據“團團”前期檢查結果及觀察到的身體狀況和用藥反應等,與大陸專家團隊商討后,提出了針對性治療和護理方案建議,并與臺北專家團隊進行了深入細致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