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典型】
◎李恒江 張 眾 本報記者 張 強
近日,浙東某機場,薄霧如紗,氤氳彌漫。指揮員一聲令下,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師一架新型戰機穿云破霧,飛向預定空域,開展實戰化飛行訓練。
戰鷹歸巢,飛行員們向負責戰機保障的李新彧豎起了大拇指:“勝利在空中,保障在地面,今天能順利完成任務,保障團隊功不可沒!”
個高、身壯、方臉、寸頭,李新彧說話一副大嗓門,對人一片熱心腸。在戰友們眼中,他敬業、認真,不管做任何工作,都以高標準要求自己。
2017年,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師成立。作為該師首任保障部部長,李新彧成為了飛行員心中名副其實的“定心丸”。飛行不是一個人的事業,每一次戰鷹劃過??盏谋澈?,都有著大量飛行保障人員的默默付出。
李新彧始終記得多年前的那件事——一次飛行訓練中,一架戰機在空中突發故障,被迫提前返場、緊急著陸。在跑道上滑行時,戰機發動機起火,若處理不當很有可能造成機毀人亡的嚴重后果。
在重大險情和生死考驗面前,正在外場檢測飛機的李新彧猶如離弦之箭奔向起火的飛機。抵達現場后,他迅速組織人員幫助2名飛行員從座艙中撤離。隨后,李新彧又帶領保障人員冒著危險撲滅火情,最終保住了飛機。
事后,調查組分析事故原因,認定此次事故是由于飛機發動機某部件滲油造成的,并非人為差錯。但李新彧從此卻多了一句口頭禪:“飛行保障無小事,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擔任新單位首任保障部部長后,如何在新崗位上帶出一支新質作戰力量急需的保障團隊,成為李新彧不得不面對的一道難題。僅憑2個有維護經驗的地勤機組,以及剛從10余個不同類型單位遴選來的機關人員,還遠遠不夠。
2019年,某新機型在接裝過程中發現可能影響飛行安全的焊錫環燒蝕問題。
“新質作戰力量戰斗力生成等不起、慢不得?!崩钚聫贿厔訂T保障團隊成員,一邊帶頭鉚在一線。在近2個月的時間里,他們對10余架飛機2萬余個焊錫環開展普查整改,共發現并處理問題焊錫環上千個,徹底消除了問題隱患。事后,李新彧瘦了10多斤,但新機型安全系數卻大幅提升。李新彧還帶著團隊配合工業部門發現并整改問題5700余條,為新飛機投入部隊實戰化訓練打下了堅實基礎。
完成接裝任務只是第一步。李新彧還邀請軍地單位專家協助完成了共7批720余人次的改裝培訓,并派出7批50余人次赴兄弟單位和空軍學習保障經驗,制定相關制度措施,精簡冗余架時和改裝周期。
這一套“組合拳”取得了累累碩果——該師800余名飛行保障官兵完成考核放單,成熟保障組由2個增加到20余個,新員改裝周期縮短近60%;順利完成重大軍事任務飛行保障30余次;涌現出一大批業務骨干。
如今在該師,“85后”成為保障團隊的絕對主力,“90后”挑起了大項任務的半壁江山,“95后”也開始嶄露頭角,一支充滿朝氣的飛行保障團隊正成為助力新質戰斗力水平不斷躍升的“助推器”。
在從事飛行保障工作的26年里,李新彧發現并成功處置上百個安全隱患和事故苗頭,2次榮立三等功,獲評海軍作戰部隊優秀人才獎、專業技術人才獎。
“我隨時準備著被洶涌的‘后浪’拍在沙灘上?!辈稍L結束時,李新彧這位性格爽朗的陜北漢子半開玩笑地說,語氣里卻透著滿滿的欣慰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