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up id="9uyrv"></sup>
<button id="9uyrv"></button>
<sup id="9uyrv"></sup>
<samp id="9uyrv"><em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em></samp>
<sup id="9uyrv"><div id="9uyrv"></div></sup><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legend></samp>
<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var id="9uyrv"></var></legend></samp>
生物島實驗室曬五年“成績單”:撬動社會資本1.5億元
發布時間:2022-12-24  文章來源:中新網 點擊:619047

  2017年12月22日,生物島實驗室(原名為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正式成立。作為廣東省首批4個省實驗室之一,它承擔著廣東省培育創建國家實驗室、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的探索使命。五年來,生物島實驗室干了點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它的未來又會是什么模樣?

  昨日,在廣州“搶機遇 拼經濟 抓發展”主題發布會之生物島實驗室建設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生物島實驗室黨委副書記兼綜合管理部部長馬常鈞用多組數據亮出了“成績單”。

  “五年來,生物島實驗室堅持先行先試,不斷探索創新各項體制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創新創造力,聚焦產業痛點堵點,在科研任務、人才引育、平臺建設、疫情攻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順利實現創建國家實驗室的戰略目標,三年建設期考核評估結果為優秀,榮獲全國科技系統抗疫先進集體等榮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五年答卷?!瘪R常鈞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方晴

  回顧五年“成績單”

  科研:論文影響力在首批廣東省實驗室中排名第一

  在科研任務方面,生物島實驗室聚焦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基礎研究、臨床創新研究、高端生物醫療器械、生物信息、生物安全五大領域,累計獲批國家、省、市級縱向項目77項,獲批科研經費約3.6億元,共計發表署名文章共1051篇,論文影響力(CNCI)和ESI高被引論文在首批廣東省實驗室中排名第一。

  人才:引進院士12人、國家級人才計劃獲得者61人

  馬常鈞介紹,生物島實驗室五年來累計引進科研人員高達1500人,其中院士 12 人,課題組負責人(PI)105人,包括國家級人才計劃獲得者61人,省級人才計劃獲得者2人、區級人才計劃獲得者15人。

  平臺:參與建設人類細胞譜系等大科學設施

  在大科學裝置平臺建設方面,生物島實驗室承接了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大灣區節點建設任務,參與建設被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的人類細胞譜系等大科學設施,實現廣州市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的新突破。

  此外,投入4億多元建設10個共享儀器設備和技術服務平臺面向實驗室內外開放。初步統計,自去年運行以來,已為50余個科研團隊350余人提供技術服務1000余次。

  轉化:撬動社會資本1.5億元

  在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方面,生物島實驗室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申請專利232件,其中發明專利155件、PCT34件、海外布局申請4件。累計孵化企業12家,其中估值超億元的4家。通過技術作價與配比投入撬動社會資本1.5億元?!拔覀儼才艑H烁M科研項目挖掘高價值專利,確保知識產權從布局、研發、保護到應用實現全鏈條管理?!瘪R常鈞稱。

  抗疫:迅速取得23項抗疫成果

  在疫情攻關方面,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生物島實驗室以科研成果響應國家需要,實施多個“戰時”科研攻關項目,迅速取得 23 項抗疫成果,獲得省市區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的高度肯定。此外,實驗室不斷吸納產業各界伙伴開展廣泛的多領域合作,牽頭營造優良產業生態。

  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打造專注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的標桿機構

  “生物島實驗室作為廣東省4個首批省實驗室之一,已圓滿完成組建國家實驗室的使命目標。接下來,實驗室將由全能型研究機構向成果轉化專業機構轉型?!睆V州市黃埔區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偉權表示。

  “站在‘二次創業’的新起點,我們將立足灣區,放眼世界,打造專注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的標桿機構?!瘪R常鈞介紹生物島實驗室已制定了未來五年建設的“3610”戰略規劃,聚焦創新器械、創新藥物、創新疫苗三大研究方向,爭取“兩年打基礎,五年上臺階,十年大發展”。

  “兩年打基礎”,即2023年至2024年,維持存量平臺和項目運行并根據資源保障情況布局增量項目,嘗試共建聯合研究中心新模式,探索平臺實體化獨立運行和項目定期考核調整機制,逐步積累“生物島實驗室模式”的特殊密碼,爭取盡早納入國創中心體系。

  “五年上臺階”,即到2027年底,實驗室運營模式基本定型,基本具備自給自足的造血功能。建成10個技術先進、功能完備的共性技術平臺,20個聯合研究中心,協助3-5家龍頭上市公司實現市值增加500億元以上,孵化培育50家創新創業企業,培養溢出高端人才500人,形成一批產業聯盟和區域創新集群,發揮重要引領帶動作用。

  “十年大發展”,即:到2032年底,成為生物醫藥領域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成果轉化與產業孵化標桿機構。

  “未來,我們將堅定‘存量做優,增量搶先’理念,助力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在國際國內有市場地位、有科研影響、有創新亮點,成為大灣區產業創新的重要引擎?!瘪R常鈞說。

  廣州市科技局:生物島實驗室為廣州新型科研機構示范帶頭

  在廣州市科技局一級調研員(市管)王洪成看來,生物島實驗室的“成績單”上還應該添上一筆:為廣州的新型科研機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作為無行政級別、無固定編制的新型科研事業單位,生物島實驗室一直勇于進取、開拓創新,是廣州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試驗田之一。

  他表示,自2017年成立以來,生物島實驗室建立了完整、規范的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依章程和制度自主管理,積極開展自主立項,多措并舉推動青年科學家掛帥,聚焦產業聯合企業共同攻關,并在科研項目管理中探索舉薦制、總師制、揭榜掛帥制等,在科研經費管理方面探索包干制和科技經費負面清單制等,形成了一系列可復制推廣的經驗,為廣州的新型科研機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黃埔區科技局:一如既往支持保障生物島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

  會上,廣州市黃埔區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偉權透露了一組數字,截至目前,該區已對生物島實驗室投入財政扶持資金10.45億元,到2023年預計還將繼續投入約4億元用于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

  包括創新財政資金扶持和管理方式,對區級財政資金實行年度預算管理并納入銀行監管專戶,在未超使用范圍和規定的情況下,實驗室可根據平臺發展,自行調劑各項費用支出。

  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實驗室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對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作出重要貢獻的其他人員給予獎勵。鼓勵建立市場化運營機制,支持實驗室成立產業化公司開展平臺技術轉移轉化、項目孵化培育、初創期科技項目引進投資等業務。

  此外,全力支持生物島實驗室根據需要在區內全域布局,保障生物島實驗室在職人員的住房、就醫、子女入學等服務工作。目前實驗室在廣州科學城和廣州生物島擁有多個場地,共計約3萬平方米。

  與多個科研機構、高校強強聯手

  5年來,生物島實驗室已與多個科研機構、高水平大學開展合作,諸如廣州實驗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廣州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廣州實驗室主任助理汪會盛談道,生物島實驗室作為廣州實驗室主要籌建單位和實體化運行的依托單位,在人才、場地、設備等多方面進行輸送、支撐和支持。未來,雙方將繼續協同發展。

  在科研任務協同方面,基于廣州實驗室在呼吸系統疾病防治領域的科研力量與平臺資源優勢,以及依靠生物島實驗室在創新器械、創新藥物、創新疫苗等領域的產業服務優勢,充分發揮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協同效應,積極開展聯合科技任務攻關。在成果轉化方面,生物島實驗室將作為廣州實驗室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

  臨床試驗是生物醫藥臨床轉化應用的重要環節,2019年,“雙一流”廣州醫科大學的直屬三甲醫院——廣醫五院,與同處黃埔區的生物島實驗室結緣,成為實驗室的附屬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院長、教授、主任醫師周新科介紹,廣醫五院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生物島實驗室資源全力打造臨床應用轉化中心,提高生物醫藥臨床研究環節效率,為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培養一批創新團隊,產出一批重大成果,孵化一批科技企業。

  廣州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兼綜合辦主任李結松表示,廣州醫科大學與生物島實驗室在科研協作、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布局了一系列深度合作規劃。其中,廣州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以下簡稱為“生工院”)成立于今年4月份,首任院長是生物島實驗室主任徐濤院士。

  目前,生工院與生物島實驗室正聯合建設“大灣區高端醫療器械概念驗證中心”。該中心將建成面向大灣區科研院所、高水平大學的開放性平臺,為大學教授、科學家們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科研成果轉化服務。首批廣醫大科研成果產業轉化項目已經入駐,進展順利。

【編輯:吳濤】
另类乱子伦XXXX_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_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_思思热在精品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