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觀瀾)如何高質量建設涉臺經濟合作園區?福建省人大代表助解“成長的煩惱”
中新社福州1月14日電 (記者 龍敏)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先后設立臺商投資區、臺灣農民創業園等各種涉臺經濟合作園區,有效推進了閩臺經貿交流合作。但目前,涉臺經濟合作園區頻遇政策優勢不明顯、臺資項目及人才數量少、引才環境還不夠優化等“成長的煩惱”。
在正于福州舉行的福建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福建省省長趙龍表示,將高質量建設臺商投資區、臺灣農民創業園等涉臺經濟合作園區。與會人大代表也紛紛建言,加快推動涉臺經濟合作園區轉型升級,提升閩臺產業融合與經濟交流承載力,助力福建加快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福建現有6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數量居大陸首位,已吸引天福集團、漳州鉅寶生物等一批臺企進駐。但是,這些臺農創業園及臺企在升級發展中也面臨基礎設施較薄弱、銷售“水土不服”等現象。
福建省人大代表、漳平市市長李毓文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有著“大陸阿里山”之稱的漳平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內,臺農生產的永福高山茶品質佳,但因品牌營銷不到位等原因,茶葉賣不動、品牌打不響、特色難彰顯。
他建議,進一步支持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高質量發展,重點扶持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對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給予傾斜支持;積極引導臺農開拓市場,指導互聯網平臺協助銷售永福高山茶等臺農生產產品。
泉州臺商投資區是福建省6個國家級臺商投資區之一,已引進頤和醫院、德潤產業園等168家臺企,總投資202億元(人民幣,下同),并引進132名臺灣高層次人才。
福建省人大代表、泉州弘晟精密塑膠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炳森說,目前,泉州臺商投資區存在財稅、醫療器械和藥品市場準入等政策“瓶頸”,全區規模以上臺資企業僅6家,企業體量較小。
郭炳森建議,適當放寬市場準入條件,賦予更多惠臺利民舉措,鼓勵和支持拓寬應通盡通新路徑。
漳州古雷石化基地是國家發改委唯一確認的大陸臺灣石化產業園區,截至目前已投產、在建、簽約產業項目48個,總投資3226億元。福建省人大代表、漳州市政協副主席戴鵬飛建議,要積極創造合作共贏的長效機制與新型合作模式,利用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等平臺,深化閩臺石化產業對接合作,繼續引進一批臺灣補鏈項目、延伸項目、升級項目;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抓住當前東南亞石化市場超景氣周期,將產品銷售出去。
平潭是大陸唯一對臺綜合實驗區,致力于打造臺灣同胞“第二生活圈”,具有獨特的區位、通道、政策優勢。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陳曉春指出,平潭已實現對臺主要港口客貨航線全覆蓋,進出平潭島陸路物流雙通道也已經形成,兩岸人貨往來、貿易通關便利;占地面積約100畝的平潭海峽醫藥健康產業園,為打造兩岸中藥材貿易集散地提供了載體。
陳曉春建議,在平潭設立兩岸中醫藥標準分中心,探索兩岸中醫藥標準互認互通;將平潭作為大陸對臺中藥材主要輸出口岸,推進標準化、集約化、規?;\作;在平潭設立兩岸乃至國際中醫藥論壇、產業交流大會,加強中醫藥交流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