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9月14日電 (林榕生)福建省寧德市與粵港澳大灣區地域相近、文脈相承、商緣相通、人緣相親,在產業結構、市場對接、資源整合、文化交流等方面互補性強,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寧德當前和未來的發展帶來良好機遇。
寧德市副市長劉篤凡14日表示,要充分發揮寧德與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海洋經濟等諸多領域具有很強互補性、很高契合度的優勢,推動寧德與粵港澳大灣區各領域、各層面、各行業的交流合作,助力寧德高質量發展。
當天,寧德市政協召開“關于加大與粵港澳深度交流合作 助力寧德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重點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聽取相關承辦單位重點提案辦理落實情況匯報,與會政協委員緊扣主題、積極建言,并與承辦單位負責人交流探討、充分協商,明確重點、增進共識。
“市政協將繼續發揮凝心聚力的優勢,為招商引智對接粵港澳發力?!睂幍率姓f副主席程樹平表示,建議市政府成立專班,加大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對接,把與四大產業匹配的企業引進來、留下來;出臺政策,發揮商會、同鄉會、優秀鄉賢的作用,建立招商人脈網;同時加大對粵港澳鄉賢和在寧的粵港澳人士的關懷服務力度,用“寧德溫度”吸引人才資金的聚集。
近年來,寧德市在四大主導產業帶動下,已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但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交流相對不足,難以充分享受這一區域巨大的產品、資本市場和人才智庫帶來的經濟、人才、信息紅利。為尋找破題之策,寧德市政協調研組圍繞如何深化與粵港澳地區經貿文旅交流合作,赴四川省、重慶市開展專題學習考察。
《調研報告》稱,寧德市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最大的優勢不在于時空距離,而在于產業發展的契合度。相比川渝等內陸地區,寧德更加靠近粵港澳大灣區,并在寧德的僑(港澳)資僑(港澳)屬企業達150多家,5萬多寧德籍同胞在港澳經商、定居、求學。
參與學習考察的寧德市政協常委、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許麗斌建議,舉全市之力規劃建設寧德大學城,引進與四大產業以及傳統產業相匹配的高校和專業,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也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建成高標準集約化的綠色大學城,打造東部沿海最具特色和競爭力的教育中心、新興大學城,助力寧德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寧德是福建的重點僑鄉,寧德籍海外華僑華人達45.8萬余人,遍布73個國家和地區。寧德市政協委員、市僑聯主席陳衛良認為,要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提高服務水平,提升政務環境,建立中小微企業出口信保政府統保平臺,實現企業運用數字化技術推動海外業務增長,發展跨境電商新業態,推進業態多元化,為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
夜經濟+年輕人,不僅推動著城市的商業、娛樂和服務業不斷創新和調整,也帶動著城市的文化、創意和設計產業的發展。這些產業的繁榮,又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創業就業,激發城市的經濟活力和吸引力,形成了青年城市的一個特色。劉篤凡表示,一個地方只要把年輕人留住,這城市就具有未來,就會有包括夜經濟在內的各種經濟。
“重慶、長沙、成都,其共同點,不僅文化底蘊深厚,更是一座充滿活力和激情的都市,夜經濟都擁有著美食、藝術、夜景、文化和娛樂等豐富元素,以及現代化的城市設施和高品質的生活?!睂幍率姓f委員呂巧琴建議,從政府層面著手、為夜經濟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從內容層面著手、催生寧德消費新“夜”態,從文化層面著手、賦能夜經濟越夜越美麗,乘風“夜經濟”打造青年城市IP,帶動更多青年來寧德就業創業,激發城市的經濟活力和吸引力。
口岸是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循環的橋頭堡和第一線,營商環境直接關系到廣大經營主體的切身利益和發展空間。調研組成員寧德邊檢站相關負責人建議,堅持新發展理念,靠前服務口岸海港港區泊位擴大開放、重點港區專業化集約化建設,助力口岸高水平開放;創新落實口岸相關“放管服”改革各項措施,持續改善便利粵港澳企業跨境貿易、本地企業高效通關等便民利企舉措;全力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快捷高速流動,提升口岸通關效率,幫助降低企業成本,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座談會上,提案承辦單位各抒己見,提出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建議及措施。寧德市委臺港澳辦主任鄭鐵軍建議,建立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圍繞寧德市四大主導產業的延鏈、補鏈、擴鏈,持續性、針對性的開展系列招商引資活動,促進優勢產業與港澳企業對接合作,深化寧港寧澳經貿融合發展。
2022年,寧德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增加值同比增長31.5%;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寧德吸引了200多家產業鏈頭部企業落地發展。
劉篤凡表示,要充分利用四大主導產業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關聯度高、協同性強的特點,引導產業強強聯動,協同發展,打造互為上下游的緊密聯合循環體,構建起鮮明特色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生態圈;同時通過加快打造數字政府、建立常態化政企互動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優化營商環境,打響“寧德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