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1月3日電(記者 范宇斌)“學科需要跨界,方向需要聚焦。”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上海市委會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轉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樊春海教授近日在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舉辦“共識大講堂·院士進社院”上如是說。
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舉辦“共識大講堂·院士進社院”。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供圖
樊春海從科學史上對“科學”一詞的定義談起,引導大家進入“交叉學科”的世界。樊春海長期致力于DNA研究領域,通過生動的DNA復制視頻和詳細的數據圖標,展示了DNA存儲技術的原理。對比硅存儲和DNA存儲的相似性及后者的潛在優勢,他分享了用生物技術解決信息問題的創新性研究思路。
樊春海表示,可以將DNA視作高分子材料,通過DNA合成和基因測序替代傳統數據存儲的“讀”和“寫”,能有效克服傳統數據存儲能耗大、準確性低、數據存儲壽命短的缺點。這一技術若突破,將滿足未來國家在信息存儲方面的重大需求。
談及近年來中國生物存儲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樊春海表示,“面對世界一流技術,我們從遙不可及地仰望,到并駕齊驅參與競爭,這與無數科學家的艱苦努力分不開??平虉髧粌H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更是幾代科研人的共同愿望。”
講座現場,樊春海展望了開發納米機器人的研究前景,演示了應用納米機器人精準調控細胞內生命活動的宏偉藍圖,并總結稱“‘IT-BT交融’是學科交叉、技術變革和產業轉化的應許之地”。
學員們就“框架核酸概念的應用”“什么才是有價值的交叉學科”等方面向樊春海提問。有學員表示,樊春海的報告系統生動,且充滿前瞻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揭開了DNA神秘的面紗,展現了青年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和優秀黨外代表人士的使命擔當。
“樊春海院士的報告不僅是一場科學盛宴,更是引發了哲學思考。”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蔡忠表示,中國優秀科學家們潛心研究、奮力探索,推動中國科研事業長足進步。中國在參與全球科技競爭、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也為全球文化注入更多中華文化的基因,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將繼續辦好“共識大講堂”這一品牌,為上海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社院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