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青?,敹?1月21日電 題:黃河源頭——青?,敹嗟纳鷳B“涅槃”記
作者 陳宗淇
瑪多縣地處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系青海省海拔最高的縣。
曾有人這樣描述瑪多:雪域秘境,天上瑪多?,敹?,藏語意為“黃河源頭”,是萬里黃河流經的第一縣,境內坐擁大小湖泊5800余個,聞名遐邇的扎陵湖、鄂陵湖被世界濕地公約組織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曾經的全國牧業首富縣
瑪多自古以畜牧業為主,加上當地草場資源豐富,具備農牧業發展條件。據瑪多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副局長馬貴介紹,在1982年,瑪多縣總人口僅為8954人,而牛羊等各類牲畜的總數卻達到了79萬頭(只),人均占有牲畜達到了近90頭(只)。
據悉,這個以草原畜牧業為基礎的純牧業縣,在1980年到1982年,當地人均收入超過500多元(人民幣,下同),超出全國人均收入125元。純畜牧業人均收入全國第一,連冠三年,成為當時牧業首富縣。
圖為1984年的瑪多縣城。(資料圖)王啟洋供圖
生態退化經濟“沒落”
1990年到2000年,由于氣候變化,加上超載放牧和無序開采,瑪多縣境內草場退化、湖泊萎縮、黑土灘擴張等問題接踵而來,自然生態環境惡化。惡化的生態帶來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據瑪多縣氣象資料報告記錄,2001年至2003年間,當地年均氣溫上升0.4℃,其境內巴顏喀拉山和布青山的常年積雪冰川帶消融,因冰川和雪山的萎縮,直接影響了當地湖泊和濕地的水源補給。據悉,黃河源頭最大的“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曾出現水位下降,兩湖之間甚至斷流。
據悉,彼時,當地濕地面積逐年縮小,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澤地水源涵養功能降低,沼澤低濕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變。
圖為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項目實施前的瑪多縣一角。王啟洋供圖
生態鑰匙開啟“涅槃”之旅
瑪多縣境內的高原湖泊群和濕地,是黃河奔騰萬里的“蓄能站”。
據悉,青海省在該地投入大量財力,實施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工程,并開啟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建設。
馬貴說:“生態保護工作在增綠方面效果顯著,2005年至今,累計實施退牧還草3378.8萬畝,治理黑土灘116.74萬畝,荒漠化防治94.17萬畝,封山育林8萬畝,礦區恢復治理2.94萬畝,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達5263萬畝,濕地封育65.12萬畝。”
據統計,瑪多縣整體草原覆蓋度從2000年的40%左右提高到2020年的55.72%,天然牧草產量從每畝不足60公斤提高到每畝101.3公斤。
馬貴介紹:“我們在增濕方面也取得成就,濕地面積不斷增加,高原湖泊群逐步恢復,如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積分別增加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濕地面積總共增加104平方公里。”
圖為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項目實施后瑪多縣湖泊群一景。王啟洋供圖
黃河源園區黃河鄉生態保護管理站八級管理員加羊多杰說:“現在很多湖泊群不僅恢復過來,而且增加到5800余個,我感覺我們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是值得的。”
瑪多縣委副書記王啟洋介紹:“目前,瑪多縣將綠色有機農畜產品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在不增加草場壓力和理論載畜量的基礎上,依托‘瑪多藏羊’優勢,成立有機畜牧業協會,按照嚴格標準做優做強‘瑪多藏羊’品牌。”
據此前報道,2023年10月,“瑪多藏羊”、牦牛養殖獲國家有機轉換認證證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