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體感染為何難治?
專家呼吁:規范使用抗生素,減少耐藥的發生
編者按:
過猶不及。濫用誤用藥物,往往源于恐慌。每年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在這個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初冬時節,它提示我們,與病毒相處的正確方法,是杜絕恐慌、理性應對、規范用藥。
從今年8月份開始,肺炎支原體感染處于上升趨勢,截至11月15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呼吸科、兒科等住院、急門診(包括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就診的患兒仍是肺炎支原體感染,且每天的門診量處于2400例左右,其中約10%發展為肺炎。
專家表示,之所以肺炎支原體感染長時間處于高峰,且一部分患兒出現難治性肺炎,一方面是因為前三年新冠疫情,自我保護做得到位,體內抗體減少,更容易感染,形成感染高峰;另一方面則是抗生素濫用導致藥物耐藥,使得患兒的病程延長、病情較重。
此次肺炎支原體感染為何難治
近4個月來,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一直占據兒科、急門診疾病譜的首位。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醫務部主任賈煒介紹:“從8月份開展至今,市婦兒中心的兒內科、發熱門診等就診總人數在2400-2850人次,平時一位醫生看50個患兒,現在增加到70個患兒。通過查病原體的檢查結果看,肺炎支原體肺炎占據10%-15%的比例,醫院已經統籌了約300張病床來應對就診高峰。”
隨著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增多,媒體多方報道,“阿奇霉素是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一度讓阿奇霉素成為熱銷藥品。家屬自行給患兒用藥的情況也明顯增加,這讓醫生們開始擔憂濫用抗生素導致耐藥的發生。
“久病成醫”,因為家里有個愛生病的孩子,劉女士經常在家給孩子用藥。她家8歲的孩子,從小到大,經歷過流感、急性咽峽炎、扁桃體炎、急性喉炎、肺炎支原體感染……11月12日,孩子又一次中招,發高燒、咳嗽。吃了退熱藥也搞不定。
“很奇怪,以前孩子也曾感染過肺炎支原體,發燒、干咳,用阿奇霉素三天就能控制住,這次就怎么弄都不好了。”劉女士后來又在網上購買了多西環素,吃了兩天,這才把咳嗽給控制住。從起病到治愈,整個過程7天左右時間,讓劉女士不解的是此次肺炎支原體感染常規用阿奇霉素沒效了。
警惕濫用抗生素帶來的嚴重后果
阿奇霉素是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然而,今年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對阿奇霉素耐藥的情況比較普遍,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呼吸??聘敝魅吾t師譚艷芳表示:“據《指南》介紹,國內阿奇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的支原體感染耐藥率可能高達90%,這也是導致重癥支原體感染的原因之一。”
譚艷芳解釋:“我們發現,一方面是支原體出現了耐藥基因位點突變,改變了自身結構,導致阿奇霉素等藥物不能與它結合,治療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是因為阿奇霉素作為一種抗生素服用方便,懸混劑沖水就可,很多家長只要孩子發燒、感染就會給藥,濫用藥物導致耐藥情況發生。”
家長自行使用抗生素、醫院不規范使用抗生素導致耐藥甚至超級耐藥菌的發生,這一直是醫學界很擔心的一個問題。
什么時候才需要用抗生素呢?是否抽血檢查提示感染就可上抗生素?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新生兒醫學中心主任張華巖表示,單純抽血化驗超敏CRP的結果并不完全成為抗生素使用的依據。當診斷不明確時,醫生要使用邏輯推理和思維能力,分析疾病的病理生理,針對病因治療,不能只治數值不治人。“而‘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或者給治療上一個保險’這樣的想法,就會產生普遍濫用抗生素,導致耐藥菌越來越多的后果。”
張華巖強調,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醫生一定要考慮病因進行分析,盡量選擇副作用小、獲益大的治療措施。
規范流程,合理使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不僅可能產生耐藥菌,還可對患者身體造成長遠的影響,比如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神經系統損傷,甚至危及生命等不良反應。
近些年來,抗生素的規范使用一直是國家對醫院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院長周文浩強調:“特別是高級抗生素的使用已經受到了嚴格的管控,這幾年來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
調查顯示,近十年我國從各環節嚴控抗生素使用,有效遏制了抗生素濫用。例如從2012年至2015年,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我國醫院急診內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逐年下降。全國三級公立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由2018年度的37.78用藥頻率(DDDs)下降至2020年度的36.28 DDDs,且明顯優于40 DDDs的國家要求。
張華巖表示:“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NICU抗生素的使用率下降了20%。所以通過一系列努力,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不是完全不能達到的。”
來源:羊城晚報
記者:張華
通訊員: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