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12月7日電 (記者 孫虹)第十四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7日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世界遺產城市福建泉州開幕,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的38個海內外南音社團相聚一堂,按照傳統方式祭祀郎君。
南音源于唐、成于宋,發源于泉州,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有著“中國音樂活化石”之稱,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千百年來,南音“口傳心授”,廣泛流傳于泉州一帶的閩南語系地區,并傳至臺灣、香港、澳門地區,遠播東南亞等地,成為海外僑胞和臺港澳同胞競相傳唱的鄉音,也是聯系世界各地閩南人的精神紐帶之一。
郎君是指精通音律、善作詞曲的五代十國時期后蜀皇帝孟昶,南音愛好者將郎君奉作先師。祭祀郎君是弦管界古老的傳統儀式。當天,泉州南音藝苑內樂曲悠揚、清香裊裊,祭祀者披紅齊立郎君畫像前,依古禮舉行祭祀儀式。主祭官宣讀祭文后,儀式在海內外弦友的南音演唱中結束。
有著近200年歷史的長和郎君社總社是菲律賓歷史最悠久的南音組織,也是菲律賓最大的音樂社團,在海內外南音界久負盛名。該社相關負責人介紹,長和郎君社總社由一群老華僑創建,幾乎每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均會參加,還時常赴中國各地南音社團“拜館”,切磋技藝。
作為世界各地閩籍華僑華人及港澳臺同胞連結鄉誼的盛會,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自1981年以來已成功舉辦13屆。中國曲藝二度“牡丹獎”獲得者、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負責人莊麗芬介紹,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通過曲目、音樂和表演形式等創新,凝聚老弦友、吸引新粉絲,已成為海內外南音弦友的藝術盛宴。
語同音、曲同調,千年古樂海內外傳承。多年來,不僅海內外南音樂團、弦友常來常往、互動交流,更常有泉州南音傳承人到海外傳授南音藝術,也吸引不少海外弦友來泉州學習南音。
近十年來,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頻頻走出國門,與海外弦友交流,與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對話,碰撞出別樣的藝術火花。莊麗芬表示,明年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將到訪馬來西亞,除了傳統的演出、拜館外,還將帶著“南音進校園”的成功經驗與當地南音社團交流,助力南音在海外的傳承發展。
據悉,本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將持續至12月9日,除開幕演出“海絲飄南音·故鄉月正明”、閉幕演出“唐宋詩詞”詠歌專場外,海內外南音社團還將在泉州各地輪番會唱,并在古城區進行展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