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12月27日電(譚鈔文 陳梅嬌) 臨近元旦,在廣西南寧市江南區富寧新興苑小區里,獨具特色的疍家文化廣場上,一支由居民自發組建的疍家文藝隊,利用閑暇時間在排練新年節目。平日里,也時常有居民在廣場上鍛煉身體。
圖為寧市江南區富寧新興苑小區居民自發組建的疍家文藝隊。譚鈔文 攝
然而小區原來并無文化廣場。是“逢四說事”社區協商工作機制在南寧全范圍推廣后,小區內一塊閑置邊坡地得以平整,最終修建成現在的廣場,從而滿足了居民一直想有個休閑娛樂精神文化公共場所的愿望。
“逢四說事”社區協商工作機制主要是引導說事員圍繞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事項,廣泛開展議事協商,最終幫助解決民眾問題。這項機制被選入全國優秀社區工作法中。
在南寧,不僅有“逢四說事”,還有“老友議事會”協商平臺,運用簡單易懂的“老友議事規則十二條”培養社區干部懂協商、引導社區居民會協商,從而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今年,南寧市青秀區《議事協商“三個三”共同治理“商議商”》舉措入選全國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100個典型案例,支持和幫助社區居委會養成協商意識、掌握協商方法、提高協商效能,最終提高社區議事協商能力。
“逢四說事”會組織各方說事員討論社區事務。譚鈔文 攝
據南寧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市在強化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中,不斷推出各項新舉措,持續推動基層治理的專業化、體系化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當地逐步完善了“五社聯動”服務模式,利用社區提供平臺、社會組織承接實施、專業社會工作者賦能、社區志愿者參與、社區慈善資源支持,來打造多元參與的社區治理格局。
在南寧市各縣區、開發區開展109個政府購買社區服務類、志愿服務類、網格服務類社會工作項目,市本級累計投入2125.93萬元。同時,引導各社區每年使用不少于40%的社區惠民資金,開展社區公益和志愿服務活動、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項目。今年以來,南寧依托市慈善總會在廣西區內率先設立社區發展慈善基金,增加了社區治理的社會資金來源。
近年來,南寧市不斷探索創新社區治理體系,正在打造的智慧社區公共服務平臺,就非常受到當地社區居民的喜愛。目前該平臺正在南寧市邕寧區龍象社區和西鄉塘區明秀南社區試點建設,平臺建成的“黨建引領”“民呼我應快辦”“社區動態”“社區公告”“惠民政策”“社區地圖”等多個應用場景,日漸惠及社區居民。
“我每天有空都會上去看看社區動態,了解一下又有什么公共政策和惠民政策,在家里就能輕松便捷地獲知外界信息,非常好!”龍象社區居民張女士說,通過平臺不僅可以知道社區的居務、財務等事項,還能把訴求反映到“民呼我應快辦”中,有效增強了社區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