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炎癥性腸病(IBD)患者人數不斷增加,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其診療過程如同一場馬拉松,一旦確診患者將面臨終身治療。
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委員和胃腸動力協作組副組長王化虹19日對記者指出:“目前,中國炎癥性腸病患者以青壯年居多,發病高峰年齡為15歲—35歲。在炎癥性腸病活動期,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腸梗阻、腸穿孔。隨著臨床創新藥物的不斷出現,經過規范治療后,大部分患者都能緩解臨床癥狀,回歸正常生活?!?/p>
“炎癥性腸病的治療不斷豐富,從生物制劑時代進入了小分子藥物的時代?!鄙虾=煌ù髮W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孫菁教授表示,“以烏帕替尼為代表的小分子藥物便捷性高,非常有利于年輕患者的日常管理,促進患者內鏡黏膜愈合?!痹诓稍L中記者了解到,目前,隨著炎癥性腸病治療目標的不斷升級,內鏡下黏膜愈合已是炎癥性腸病診療達標的重要標志。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文科教授強調內鏡檢查對規范化診療的重要性。陳文科教授指出:“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有助于醫生根據患者的內鏡黏膜愈合程度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在誘導期,建議每3-6個月需要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在維持期,6-12個月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p>
據了解,炎癥性腸病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主要分為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具有不可治愈、終身復發性、可致殘性等特點。一旦確診患者需要接受終身治療,影響其學習、工作和社交生活。
5月19日是世界炎癥性腸病日。當日,“自在如風”炎癥性腸病患者關愛活動與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在內的十大主要城市的頂尖醫院聯合啟動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線上和線下患者關愛活動。
據了解,“自在如風”炎癥性腸病患者關愛活動覆蓋了全國華東、華南、華西、華北和中部主要地區,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在內的十家全國著名IBD診療中心參與其中,十多位權威IBD專家通過疾病科普、患者故事分享等形式,從疾病管理的方方面面切實賦能患者回歸自在如風的活力狀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