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up id="9uyrv"></sup>
<button id="9uyrv"></button>
<sup id="9uyrv"></sup>
<samp id="9uyrv"><em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em></samp>
<sup id="9uyrv"><div id="9uyrv"></div></sup><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legend></samp>
<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var id="9uyrv"></var></legend></samp>
臺灣寫真:戴翰林官帽的土地公廟,見證兩岸連結
發布時間:2024-06-24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點擊:682564

  中新社彰化6月24日電 題:戴翰林官帽的土地公廟,見證兩岸連結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位于臺灣彰化縣花壇鄉白沙村的文德宮,被形容為全臺灣唯一戴翰林官帽的土地公廟。始建于清朝康熙時期、歷經多次重建,該廟宇香火興旺,并見證兩岸剪不斷的歷史連結。
  
  近日,中新社記者來到彰化,行程中參訪了文德宮。
  
  據文德宮廟史記載,該廟的福德老爺(即土地公)像,相傳是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由福建泉州晉江縣蚶江人李朝魁渡海帶至臺灣,因“神威顯赫”,彰化當地村民倡議建廟奉祀,最初取廟名為“保安宮”。后來,道光皇帝欽賜該廟奉祀的福德老爺翰林烏紗帽,使該廟以“戴翰林官帽的土地公廟”而聞名。咸豐時期,祖籍泉州、出生于彰化、進入翰林院任職的臺籍官員曾維楨出面,對該廟進行重修并改名為“文德宮”,廟名沿用至今。


  
  6月8日,中新社記者前往位于臺灣彰化縣花壇鄉白沙村的文德宮走訪。圖為文德宮。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攝
  
  文德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錫圭對中新社記者介紹,2020年1月,在大陸臺商協助下,委員會一行訪問位于泉州的李朝魁故居,并前往李氏宗祠、曾氏宗祠祭拜,受到當地民眾歡迎。本來規劃每年舉辦聯誼,無奈新冠疫情暴發,交流一度中斷。
  
  疫情緩和后,文德宮管理委員會就開始籌劃再赴泉州交流。今年4月1日,文德宮派出四人將福德老爺像的“分靈神像”,安奉至泉州飛瓦巖。5月27日,由文德宮管理委員會交流團一行36人,懷揣著對祖先的敬仰與文化傳承之心前往飛瓦巖,為“分靈神像”穿戴官袍。泉州當地也舉行了隆重儀式,歡迎交流團的到來。
  
  文德宮管理委員會總干事陳榮昌對記者表示,大陸民眾的熱情令他印象深刻,同時大陸的發展也讓他大開眼界,兩岸應該多交流互動。
  
  李錫圭表示,今年前往泉州的尋根交流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會繼續加強,共同做好歷史與文化的傳承。


  
  圖為臺灣彰化縣花壇鄉白沙村文德宮中戴翰林官帽的福德老爺像?!£愃己?攝
  
  在文德宮,記者看到,當地民眾不時前來上香、擲杯筊(一種問卜的儀式)。有陳姓民眾受訪時表示,文德宮規模不大,幾百年來歷經災難,香火依然延續,實屬不易,民眾來祭拜一般是祈求庇佑,求風調雨順、各業繁榮、災難不侵等。
  
  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林易陞分享,彰化本地相傳,曾維楨陪道光皇帝元宵賞花燈,因思念家鄉親人而悶悶不樂,道光皇帝詢問后有感于他的孝心,賜文德宮周邊村落可在元宵節前后三天舉辦“燈排繞境”活動,這一習俗也沿襲至今,已成為彰化乃至全臺知名的民俗活動。(完)

另类乱子伦XXXX_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_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_思思热在精品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