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 (記者 高凱)作家盛可以日前攜2024新書中短篇小說集《建筑倫理學》、散文集《別人家的西瓜更甜》在北京與讀者見面,中國作協副主席邱華棟、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顏慧、《文藝報》副總編輯岳雯、建筑設計師劉曉都出席當日分享會,與盛可以一同圍繞其新作展開探討。
邱華棟表示,《建筑倫理學》通過一位女作家回鄉為母親蓋房子,折射出鄉村倫理學意義上的各種關系,巧妙展現了人性的復雜性,引發對中國式親戚、中國式親人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的思考。
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關系,如何去看待處理?顏慧認為這部書能給讀者啟示,尤其是對于“邊界感”的關注和思考。作品結尾特別好,前面寫了各種親戚的自私算計,當閱讀的情緒跟隨文字也達到一個峰值的時候,主人公萬紫最終還是回去了,“因為母親生病,在生死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作為女兒的她就選擇了原諒和接受”。
作為建筑設計師的劉曉都注意到,《建筑倫理學》所有的章節小題目都是按照建筑的專業術語和順序來設計的,這會給小說添加一種陌生性和新奇感。“作者通過建筑、蓋房談了另外一件事情——倫理,人和人的關系才是作品的重點與核心。”
岳雯認為,《建筑倫理學》是一本很有力量的書,源于作者對女性生存處境和狀態的關注和洞察。這部小說的力量之處在于:作家不僅讓觀者借萬紫的眼睛看到了一群人,同時讓觀者作為局外人得以打量萬紫,她是不是全然無辜、全然清白?讀者是有判斷的;小說中萬紫說,怪就怪自己有一顆“糍粑心”,非常軟、非常黏的“糍粑心”,是“糍粑心”把各種壞事、麻煩都攬到萬紫身上,同樣是它幫助萬紫包容了遇到的所有矛盾。作品的內涵力量,可能恰恰是來自于每個人都有的一顆“糍粑心”。
如果說《建筑倫理學》讓讀者與哀樂人生撲面相逢,《別人家的西瓜更甜》里的圖文,則讓讀者得以與逝去的時光相逢。書中的配圖雅致、清淡,始終是一個紅衣綠褲的小姑娘和一條小黑狗,文字輕盈靈動,兩相配合,緩緩將讀者牽引回漫長的童年,對成年人是一種療愈,其中大量圖文也適合分享給孩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