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up id="9uyrv"></sup>
<button id="9uyrv"></button>
<sup id="9uyrv"></sup>
<samp id="9uyrv"><em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em></samp>
<sup id="9uyrv"><div id="9uyrv"></div></sup><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legend></samp>
<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var id="9uyrv"></var></legend></samp>
長征路上學黨史丨紅色文化如何賦能贛南小鎮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4-07-17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點擊:676131

  中新網江西于都7月17日電 題:紅色文化如何賦能贛南小鎮鄉村振興?

  中新網記者 吳鵬泉

  從江西于都縣城向南行駛36公里,至祁祿山鎮金沙村,下車穿過一座小橋,郁郁蔥蔥的山嶺下,一條小道出現在眼前。

  7月16日,“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路上學黨史”網上主題宣傳活動走進于都縣祁祿山鎮,采訪調研團一行重走紅軍長征路,聆聽紅色歷史回響。

  這條小道名喚“紅軍長征小道”,是一條走向光明和勝利的道路。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夜渡于都河,南下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之前,其中一支部隊就是從這里秘密出發的。

7月16日,在江西贛州于都縣祁祿山鎮金沙村,一群游客列隊重走紅軍長征小道。吳鵬泉 攝

  “為了躲避敵機的偵察,中央紅軍只能晝伏夜行,小道全長19.34公里,留下了紅軍長征的光輝印跡……”說起紅軍長征小道的歷史故事,贛州市文化旅游講解員胡石招滔滔不絕。

  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采訪調研團一行拾級而上,山間小道蜿蜒曲折,盡管一路古木參天、竹海浩蕩,奈何伏天高溫,大家不一會兒便滿頭大汗,累得氣喘吁吁。在休整地,與一群游客不期而遇。

  “自從紅軍長征小道開發以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打卡,去年接待量30多萬人次。”為把家鄉紅色歷史講給更多人聽,胡石招從一名幼兒園老師,轉行成為紅色講解員。

  “通過走紅軍長征小道,我真正感悟到了紅軍長征的偉大與艱辛。”游客廖遠東說。

7月16日,游客重走江西贛州于都縣祁祿山鎮的紅軍長征小道。吳鵬泉 攝

  紅色資源的珍貴價值,不僅在于它的歷史光輝,更在于它在當下依然能帶給我們思考和精神滋養。

  如何讓深厚的紅色文化發揮最大價值?于都縣祁祿山鎮將紅色與文旅、研學有機結合,推出以“重走長征路”為主題的精品線路,走出一條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

  “我們把紅軍長征小道沿途幾個村串聯成線,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帶動農家樂、民宿等業態發展,以及蜂蜜、油茶等特色農產品銷售,村民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祁祿山鎮黨委副書記謝銳告訴記者,該鎮還計劃采取“企業+合作社+村民”模式,進一步做大紅色旅游產業。

  紅色資源被激活,昔日“沉寂”的農村“蘇醒”了。祁祿山鎮上嶺崗村村民袁明發沒有料到,在山村里生活了半輩子,如今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55歲的袁明發因患病喪失了勞動力,村里人氣越來越旺,他在村干部建議下開起了小商店。商店門口的桌子上琳瑯滿目,擺著蜂蜜、干菇、筍干、茶油等土特產品。“生意不錯,自己家的不夠賣,還要向村里其他人收購。”他的臉上露出幸福笑容。

7月16日,江西于都縣祁祿山鎮上嶺崗村村民袁明發經營的小商店門口,擺著多種土特產品。吳鵬泉 攝

  贛南是共和國的搖籃,又是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在內容呈現、產品供給等方面如何避免同質化,是祁祿山鎮發展紅色旅游的一道必答題。

  “我們全鎮森林覆蓋率高達93.1%,負氧離子極其充沛。”謝銳認為,以“紅”促“綠”、以“綠”襯“紅”,是祁祿山鎮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

  這條紅軍長征小道,已然成了當地通往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完)

另类乱子伦XXXX_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_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_思思热在精品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