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廈門7月25日電 題:廈航40年:兩岸交融的見證者與推動者
中新社記者 李思源
廈門航空(簡稱“廈航”)成立40周年大會25日在福建廈門舉行。作為大陸第一家合資經營、企業化運作的地方航空公司,多年來廈航搭建起兩岸直航的“空中橋梁”,成為兩岸交融的見證者與推動者。
“40年來,廈航在服務廈門特區建設、促進兩岸往來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扎根兩岸交流最前沿,累計運送兩岸旅客超過500萬人次。”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鈞在大會上致辭時說。
1984年7月,廈航誕生于經濟特區廈門。與臺灣一水之隔,廈門特區因“臺”而設,因“臺”而興。在這里,廈航積極探索、持續助力兩岸交流合作。
早在20世紀90年代,廈航就實現與臺灣航空公司航班在香港、澳門對接,中轉至臺北、高雄,實現“一票到底”服務,在兩岸直航包機尚未開辟的情況下,為兩岸往來提供了一條便捷通道。
“廈航已經為早日實施兩岸空中直航做好了準備。”時任廈航總經理吳榮南2004年在廈航發展紀實中這樣寫道。
2005年1月29日,海峽兩岸首次實現雙向直飛,廈航作為大陸6家參與本次臺商春節包機直航的航空公司之一,圓滿完成了廣州—臺北往返包機任務。
廈航原服務總監陳毅真是廈航第一批乘務員,在廈航成立40周年大會上獲頒“廈門航空創業先鋒”。19年前,她見證了兩岸首次實現雙向直飛的歷史時刻,“我們已經把早日直航作為重要引領,也為如何更好服務閩臺旅客準備了許久”。
兩岸“大三通”2008年12月全面啟動,廈航開啟常態包機。同年,廈航成立臺北辦事處,這是第一家正式在臺灣設立辦事處的大陸航空公司。
“我們會繼續在萬米高空搭建兩岸融合的橋梁,幫助更多同胞暢行兩岸,讓愛回家。”入職7年的陳于萱是廈航首批臺灣地區乘務員。2017年從臺灣東吳大學畢業時,她恰逢廈航赴臺招聘,經過層層選拔,從2300人中脫穎而出,現已是廈航乘務長。
自2017年以來,廈航已先后6次赴臺招聘乘務員。2018年,廈航成功創建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范點,為來到大陸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
七年的時間,從陌生到熟悉,從初來乍到時的茫然無措再到如今的應對自如,陳于萱攜手其他優秀的臺灣小伙伴,用親身經歷塑造了兩岸融合大背景中的臺灣青年群像。
廈航還為臺籍乘務員開通專屬職業發展通道,成立臺鷺班組;制訂培養方案,出臺覆蓋職業發展全生涯的關愛政策。這讓同樣作為首批臺籍乘務員進入廈航的蘇家榆感到十分暖心,“這里真的讓我有家的感覺”。
目前,廈航已有20名臺籍乘務員與大陸員工結婚。今年年初,在廈航多方協調下,大陸首批專門為臺灣同胞配售的保障性商品房順利交付,5名廈航臺籍乘務員喜提新房。
從最初的7名員工,到如今超過26500名員工,經過40年發展,廈航已從地方航空公司蛻變成世界級航空公司,機隊規模達213架飛機,年旅客運輸量近4000萬人次,運營航線400余條。
“廈航已累計招聘臺灣地區乘務員427人,計劃再招收1000名臺灣青年。”近期在2024年兩岸商會合作交流活動中,廈航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東分享了廈航助力兩岸融合發展的探索。他期待福州長樂機場二期和廈門翔安機場投用后,臺灣方面盡快全面恢復大陸航點與臺灣空中客運直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