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9月1日電 題:上合組織相聚的“圓桌”更大了
中新社記者 謝雁冰 黃鈺欽
9月1日上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在天津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會場中央,是一張巨大的圓桌,習近平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等圍坐一起。圓桌中間,放置著上海合作組織2024—2025年輪值主席國徽標,其紋飾主色調為大地色和杏金色。
這是“上合組織大家庭”時隔7年再度聚首中國,也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新朋老友在海河之濱聚首,會議的圓桌變得更大,圍坐的人越來越多。
這張圓桌,是上合組織生命力與吸引力的縮影。
走過24載,上合組織一路發展壯大。“當前,上海合作組織已經成長為26國參與、在50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經濟總量接近30萬億美元的世界最大區域組織,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強。”習近平在講話中說。
僅過去兩年多以來,上合組織就增加了兩個新成員。2023年,伊朗正式成為成員國;2024年,白俄羅斯成為第10個成員國,成員國數量達到兩位數。
今次,老撾正式成為上合組織對話伙伴。上合組織無論是成員國覆蓋范圍,還是對話伙伴數量,都在穩步增長。
這張圓桌背后,是理念的感召與認同的深化。
在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上,習近平曾指出:“越來越多國家申請加入‘上合大家庭’,充分表明上海合作組織的理念深入人心,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
上合組織誕生之初,在各成員國共同簽署的第一份成立宣言中,就明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基本內容的“上海精神”,超越了零和博弈的舊觀念和搞“小圈子”的舊范式。
習近平將“上海精神”稱作“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壯大的生命力所在”。面對世界動蕩變革,展望未來,習近平今次強調,我們仍須遵循“上海精神”,腳踏實地砥礪奮進,更好發揮組織功能。
這張圓桌,亦彰顯互利合作越來越多。
圓桌不僅是議事之席,更是機遇之臺。此番,習近平以“盤子”作喻,呼吁成員國“加強團結協作,把合作盤子做大”。
從安全與經濟合作“雙輪驅動”,到衛生健康、安全、發展、人文“四個共同體”多軌并進,再到建設“五個共同家園”,上合組織合作領域不斷拓展。
中方同上海合作組織其他國家累計貿易額突破2.3萬億美元的目標提前實現,成員國之間開通國際公路運輸線路近1.4萬公里……當合作共贏成為可感的現實,圓桌擴大便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這張圓桌,更預示著面向未來的行動合力。
更大“朋友圈”、更深的影響力,意味著更大的擔當。當今世界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更需上合組織凝聚各方共識。
習近平在講話中呼吁,“弘揚正確二戰史觀”“持續推進上海合作組織改革,加強資源投入和能力建設,讓組織機制更完善、決策更科學、行動更高效”,助力上合組織更好發揮功能。
此次峰會成果豐碩,成員國領導人簽署并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天津宣言》,批準《上合組織未來10年(2026—2035年)發展戰略》,推動上合組織行穩致遠,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更多“上合力量”。
這張圓桌,是“上合組織大家庭”并肩前行的生動表達。圓桌沒有棱角,象征著平等;席位的增多,印證著開放包容。海河之濱再出發,上合組織令外界有了更多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