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
電磁軌道炮距離實戰還有多遠
新概念武器具有打擊速度快、精度高、效果靈活等特點,可改變未來戰爭游戲規則,美軍近年來持續開展相關前瞻性研究,部分裝備已進入驗證測試階段。美國海軍協會最近公布了一份關于海軍最新武器的報道,其中就包括新概念武器電磁軌道炮,美軍將電磁軌道炮視為“顛覆性非傳統武器系統”,其研發過程歷經坎坷但依然備受美軍重視。
電磁軌道炮作為一種新概念武器,利用電磁感應產生的電磁能代替火焰爆炸產生的化學能推動彈藥以高速發射。其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并不難理解——在兩條平行的金屬軌道間放置一個質量較小的滑塊作為彈丸,彈丸底部有一顆移動的引導電樞,當軌道接入電源后,強大的電流從一條軌道流入,經滑塊從另一軌道流回時,兩軌道平面間產生強磁場將彈丸彈出,其初始速度可達7.5馬赫,射程可達90公里~185公里。發射后,彈丸首先快速沖入外大氣層,而后重新進入大氣層并以5馬赫以上的速度撞擊目標。相比傳統火炮,電磁軌道炮發射速度快、射程遠、精度高,具備傳統火炮難以比擬的優勢,因此備受各國軍方青睞,在這其中美軍走在了最前列。
早在1991年,美國國防部就成立了“電磁炮聯合委員會”以協調軍方、能源部、國防原子能局及戰略防御倡議機構等部門進行電磁軌道炮研究工作。1992年,美軍研制出一門90毫米口徑、炮口動能9兆焦的電磁軌道炮樣炮,但隨后的試驗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隨后美國國防部叫停了該項目。
21世紀初,隨著新材料技術和電磁控制技術的發展,美國國防部重燃對電磁軌道炮研發的希望,該項目也進入了提檔加速期。2003年,美國海軍成功進行90毫米口徑電磁軌道炮海上演示驗證試驗,這也被美軍視為電磁軌道炮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2005年,美國海軍啟動名為“創新海軍樣機計劃”(INP)的電磁軌道炮項目,希望通過對該項目的投資獲得電磁軌道炮相對成熟的技術。在不到兩年時間內,電磁發射裝置的研發就獲得突破。此后,以新型電磁發射裝置為基礎研發的電磁軌道炮成功通過測試,這也堅定了美國海軍將電磁軌道炮作為轉型武器方案的決心。
經過多年努力,用于電磁軌道炮的關鍵技術已取得較大突破:一是精確制導炮彈小型化技術發展順利,可為電磁軌道炮提供成本低、體量小的制導炮彈;二是克服電磁軌道磨損的耐摩擦刨削新材料和電磁控制轉換新技術的發展為電磁軌道炮的武器化研發鋪平了道路。
目前,美軍電磁軌道炮項目已從演示驗證階段步入武器集成階段。2016年年底,美國海軍電磁軌道炮首次曝光。2017年7月美國海軍在水面作戰研究中心的特米納爾靶場進行了電磁軌道炮首次連射測試,在25秒內連續發射兩枚炮彈,炮彈速度達7200公里/小時,有效射程達185公里。
眼下,美軍正開展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安裝電磁軌道炮系統的可行性研究,并逐步將電磁軌道炮應用范圍拓展至其他武器平臺。美國海軍作戰研究辦公室及武器部門負責人托馬斯·博伊特納(Thomas Beutner)表示,配備電磁軌道炮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將引發海戰方式的巨大變革。
美軍從不掩飾對電磁軌道炮的熱衷,并高調宣稱這一武器正是美軍不斷尋找的新一代“作戰利器”。美軍之所以對電磁軌道炮孜孜以求,主要是源于它具有其他常規武器無法匹敵的卓越技戰術性能:電磁軌道炮依靠持續時間極短的大功率電磁脈沖產生的電磁力發射炮彈,初始速度非常之快,其動能要比傳統炮彈大許多,從而大幅提高了對機動目標攻擊的有效性和殺傷力。電磁軌道炮發射時不產生火焰和煙霧,也不產生沖擊波,因此在戰場環境中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戰場生存能力很強。
電磁軌道炮的作戰效費比很高。美軍目前單門火炮采購成本從80萬美元到上百萬美元不等,而電磁軌道炮的造價僅2.5萬美元,彈丸的單價則低于1美元,且電磁發射的能量轉換效率高,發射能量都用于有效載荷,從而大幅提升了作戰總效費比。
隨著電磁軌道炮相關技術進一步成熟,必將對現代戰爭攻防體系和作戰樣式產生深遠影響。未來,美軍計劃將加裝電磁軌道炮的“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部署至亞太,這將大幅提升美軍前沿威懾能力和實際作戰效能,增強其公域進入與機動聯合能力,還將進一步顛覆美軍傳統作戰樣式,促使美軍探索新型作戰概念和理論。
電磁軌道炮作為美軍重點發展的新概念武器系統,革命性地解決了巨大能量瞬時轉換和集中利用的問題,實現了武器投射方式重大變革。電磁軌道炮走向戰場將大幅提升作戰能量的有效釋放效益,確保戰場行動的連續性和精準度,形成“非對稱”優勢,必將引發新一輪作戰樣式的變革。
當前,戰爭形態正向信息化、智能化加速演變,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比以往更加頻繁,以美國為代表的世界各軍事大國正在緊鑼密鼓地研制新概念武器,一旦研發成功并投入戰場,將深刻地改變戰爭形態,對未來戰爭的勝負產生深遠影響,我們應對此給予高度重視。
司嘉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