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崗互訓,錘煉一專多能骨干
本報訊 譚峻、潘康報道:陣地遇襲,反坦克導彈車射手“陣亡”……秋風乍起,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戰術考核現場硝煙正濃,面對突發情況,上士車長南愿弟迅速兼任射手,操作發射裝備,成功摧毀目標。這是該旅著眼戰損條件開展戰位互補訓練帶來的變化。
去年一場對抗演練,紅方派遣特戰小組實施“斬首行動”,卻遭藍方警戒分隊攔阻,裝甲突擊車駕駛員吳景華不幸“犧牲”,其他官兵無人會駕駛突擊車,只能徒步奔襲,最終貽誤戰機。演練復盤,這件事引發官兵熱議:戰場上傷亡不可避免,一旦出現減員,誰來接替他們的戰位?作戰單元如何保持持續作戰能力?
“精通本職戰位非常重要,能夠及時補位也是戰場所需!”議戰議訓會上,該旅參謀長高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到黨委一班人的一致認同。針對這個問題,該旅完善軍事訓練考評制度,按照立足本職戰位、擴展協同戰位的原則,形成個人申請、共同訓練、考核升級的一專多能“閉環式”培養流程。他們要求官兵本職戰位的專業技術等級達到二級以上,才可申請參加其他專業訓練,并且申請的專業必須與本職戰位具有協同性和互補性。
據悉,今年以來,該旅共有116名官兵考取了2門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基本掌握減員條件下裝備操作流程,其中28名官兵考取了3門專業技術等級證書,打贏本領得到有效提升。
戰位互補不僅要一專多能,還要在減員情況下進行。走進該旅訓練場,筆者看到原本應該由3人操作的導彈發射車,現在只由2人操作。該旅作訓科科長彭輝介紹說,他們優化各型裝備操作步驟,立足戰損條件,轉變訓練方式,培養官兵同時在2個崗位操作的能力。(解放軍報)
譚峻、潘康